蔡侑樺,台灣建築史學會 秘書長 / 收錄自《台灣建築史學會通訊第六號 2024.10》
「華人中生代學者建築史與文化遺產論壇」是由成大建築學系名譽教授傅朝卿教授於2017年發起,原名「海峽兩岸中生代學者建築史與文化遺產論壇」,2024年舉辦的第四屆論壇由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築系與本會及台灣文化資產學會共同主辦,於6月29日~30日兩日於新加坡國立大學舉行論壇,會後也由新加坡國立大學安排一天的新加坡建築文化資產參訪行程。
依傅朝卿老師表示,為鼓勵華人學術圈的年輕學者獲得更多交流機會,因此在他從成大建築學系退休之際,利用退休金的一部分,加上來自其學生輩及其他人士的支持,籌募獲得贊助舉辦論壇的基本經費。因為傅朝卿老師自成大建築學系退休,亦曾擔任本會常務理事,2017年第一屆論壇即由本會與財團法人古都文教基金會共同於成大建築學系舉辦,其後2019年第二屆於南京由東南大學建築學院舉辦,2022年第三屆則移師到馬祖南竿。
圖1:2024年華人中生代學者建築史與文化遺產論壇與會學者於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築學系合影(主辦單位提供照片)。 |
本次論壇共邀請11位學者發表論文,連同與談人、主持人共來自海峽兩岸、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日本各地,議程如表1所示。11篇發表論文的研究範圍涵蓋華人宗祠文化、建築構造史、建築樣式史、建築修復史、個別建築師論述、建築史與博物館等。除了發表人為大家帶來一場場精彩的研究分享之外,本次論壇的與談人們在第一場次與談人曾逸仁準備投影片簡報進行與談後,開始備感壓力,不少與談人為了跟進,連忙在會場準備與談簡報,甚至有第二天的與談人在第一天晚上熬夜準備簡報之狀況。
有幾位發表者還突襲與談人,所謂「突襲」,就是繳交的紙本論文是一個版本,現場發表的論文又是另一個版本,與談人得臨機應變的對所發表的論文提出看法,展現與談人的學術素養。會出現「突襲」的狀況,除了發表人在繳交論文之後,仍持續想要精進論文之外,也有部分學者因研究議題在現階段相對不易以文字形式發表,只能利用口頭發表盡情發揮。不過因為有所謂的「突襲」,又有與談人的盡心準備,使論壇現場充滿樂趣,多數與會者也肯定本次論壇之成功。
本次論壇完成之後,所有論文發表者被要求在2024年年底完成論文修改,預計於2025年出版論文集,敬請各位讀者靜候明年論文集之正式出版。 一方面,配合論壇專題,本次通訊特別邀請論壇中帶領大家參訪粵海清廟及蓮山雙林禪寺的楊茳善教授,提供〈新加坡潮州廟宇粵海清廟2010至2014 年修復工程工種概述〉文中,使讀者可以認識新加坡關於潮州式樣建築之修繕概況。為與新加坡做交流,因臺灣少數具備潮汕式樣的古蹟臺南三山國王廟剛完成整修,也邀請該修復工程之工作報告書主要負責人王雅萱提供關於〈臺南三山國王廟隱蔽處之記錄〉一篇。而本會會員蔡侑樺正在進行實〈木王船工藝技術之調查研究〉,利用本次論壇機會,亦前往新加坡水江廟進行田野調查,而不久之前才剛前往馬來西亞進行調查。因此,最後一篇文章乃收錄其在星馬地區之調查成果,供會員參考。